江苏江河湖海融入5G时代 红外线热成像摄像机全视角监控长江

分类:行业资讯发布时间:2022-11-23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水韵江苏,碧波万顷。由水融汇而成的“鱼米之乡”在近日展现出了一番新气象:省内江河湖海在国内率先迎来了5G时代,实现了移动5G网络全覆盖。

今年年初,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其中要求加快沿海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江河湖海5G全覆盖,不仅是技术与地域上的全面突破,更是提振信心、释放产业发展潜力的一大举措。

未来已来,江苏移动护航各界业态开拓发展,携手踏入因5G而驱动开启的“新纪元”。

图为在南通黄海大桥沿岸80米高塔上建设5G基站。江苏移动供图


扬帆入海,绘就海洋覆盖“全地图”

下载速度280.48Mbps、上传速度179.16Mbps,完工过去3个月,江苏移动南通分公司海上基站项目经理吴维国仍能脱口而出,这组来自如东海上换流站附近海域的5G传输测试数据。作为省内信号传输距离最远的5G基站,它的背后,是由江苏移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而打下的深深烙印,更是其在海域5G建设上竭力拼搏的生动缩影。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近年来,江苏沿海近海养殖、滩涂旅游、海上风电等产业发展迅速,5G覆盖成为“刚需”。针对5G建设,海岸线与海岛尚有陆地可依,但是在广阔无垠的海面上,缺乏5G基站附着地点。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在海上进行5G网络覆盖,一度成为通信运营企业的一项难题。

即便如此,江苏移动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通过开展沿海网络专项建设工程,以“陆地+岛屿+风电平台”组合方式,织就了一张“沿海体验优,近海信号稳,远海呼得着”的海洋精品5G无线网。尤其在南通,江苏移动已建成全省半数以上的海上风电平台5G基站。

“海上不比陆地,每一次乘船出海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场考验。”吴维国回忆,建设阶段,每出一次海,就意味着3小时的海上颠簸与数十公斤器材的人力搬运,加上海上天气变化莫测,安装要抢抓天气、潮汐的窗口期。“每到一站,要爬到25米的塔上作业,看着脚下的海浪拍打,心里慌得很。安装的时候,我们都特别小心,生怕把配件掉进海里。”

基于如东海上换流站建设而成的江苏最远5G基站,正是源于这一项目。这座基站的海缆长度达到120公里,而布局海缆如此之长的5G基站,是江苏移动有史以来第一次。“这里离海岸线70多公里,超过了光模块的极限传输距离。我们琢磨了很多方案,最终采用海上SPN承载和OTN光传送网络技术结合,搭建一套波分系统,解决了信号回传距离受限的问题。”吴维国表示,这类方式在全国属首创。建设完工后的测速结果显示,附近海域的5G平均速率达到了此前4G时期的10倍。

一艘艘船舶出海再返航,一件件设备驳运再架构……如今,在954公里的海岸线上,江苏移动让161个5G基站迎着海风巍然而立,实现了江苏海域近海40公里的5G覆盖。

向海图强,风劲扬帆。“互联网+海洋”深度融合促进着“深蓝大脑”的形成,江苏移动在国家“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大背景下,让海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有力推动“智慧海洋”产业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图为在苏州鸭头湾附近的湖边高塔上部署5G网络设备。江苏移动供图


川流不息,“靶向”发力补齐信号盲点

江苏川流,经年流波。省内江河湖泊中,长江、太湖等重要水域成为5G全覆盖建设重点。“针对淡水水域,我们在已建成的4G基站基础上,开展了5G升级工作。”江苏移动规划技术部丁智经理介绍,在升级优化江河湖域通信的同时,江苏移动积极填补信号盲区,满足航运、渔业、旅游业、工程、应急、行政执法等方面的通信需求。

“补盲”需得先“扫盲”。江苏移动与省海事局、各地海事部门充分对接,先后联合组织在江面及沿江区域开展数十轮次长江通信网络信号测试,并对排查出的网络信号盲区进行了专项规划:在有基站区域,布局5G网络设备、调整网络扇区,确保航道信号最优化;在无基站区域,高效布局新建5G基站,全面提升沿江网络通信能力。

总体建设有序推进的同时,江苏移动着眼于江河湖泊沿岸的“小微堵点”,因地制宜打出建设“组合拳”,以应对岛屿多造成的地形复杂以及江面宽的地段选址难等问题。在南通,依托苏通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移动5G微站,同时实现桥面、江面5G覆盖。在苏州张家港,面对江苏长江段少有的独立岛屿双山岛,创新实现了微波设备同时对接PTN和SPN设备,让5G网络覆盖全岛。

自江流向南远眺,澄碧的太湖有了一颗“绿心”。对江苏移动无锡分公司网优工程师杨锡继来说,没人能比他更熟悉湖岸线。为了弥补4G时期湖心未能完成覆盖的“遗憾”,他跑遍太湖沿岸,通过测试数据和仿真系统,结合湖中岛屿和沿岸地形分布,梳理出太湖覆盖补点2.6GHz 5G基站28个、700M 5G基站48个,并快速完成站点建设。优化过程中,他还协同苏州、常州同事共同完善边界区域网络质量,让信号精准“入驻”湖心。

水韵江苏联网入云,及时传递着永不间断的数据。放眼江河湖泊,江苏移动悉心“把脉”,“靶向”发力,精确测算基站释放的扇形信号区域,让5G通信覆满水面。

图为在长江沪苏通铁路苏州段附近高塔上部署5G网络设备。江苏移动供图


推陈致新,政企应用迎技术革新机遇

遥看长江,奔涌波涛载着无数船舶向前航行,宽阔的江面上一派繁忙景象。潮涌之上,一架无人机在空中飞转,镜头对准货轮浮漂进行拍摄,记录下的画面实时回传到了海事部门的监控室大屏上。

2020年,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提出推进“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长江水道航运发达,江苏段航线船舶日流量长期处于高位。面向智慧海事,江苏移动充分利用5G全覆盖优势,量身打造“5G+海事”新应用。

以前,海事巡查人员如果发现过往船只有违法行为,需要在下一个港口叫停、处置。后来有了无人机,巡查人员可将违法证据照片上传到系统中,系统会通知相关人员,在网络上就能完成整个流程。

4G时代,操作无人机很大程度上依赖飞手,也无法很好地实现画面回传。然而在5G网络下,只要在后台系统里设定好航线,无人机就能够在预设点位上记录执法过程,安全性和数据传输能力都得到有力保证,大大增强了海事部门对辖区内水上安全形势的掌控。

空天之外,陆地上的监察手段也迎来“上新”。在长江常州段25.8公里的江岸线上,117套人车结构化摄像机、全景AR摄像机、红外线热成像摄像机、智能巡逻机器人等智能化监控设备,以360度全视角监控着长江江面。

这张服务于公安部门的“智能防控天网”,得益于5G高速网络的有力支撑。江苏移动常州分公司集客业务支撑高级主管张亚建介绍,智能化监控是在积极响应公安执法监督管理需求下,两方设计合作的成果。当监控设备拍到可疑画面,就会实时传输数据至长江禁捕退捕信息化防控平台,快速识别出沿江垂钓、本地船舶偷捕、外地船舶入境偷捕和地笼丝网捕捞等四类违法行为,并自动报警,有效打击违法捕捞行为,落实长江大保护。

据了解,智能防控天网上线一年多来,累计推送各类预警信息近6000条,下发工作指令超100条,协助教育驱离放行70余人、破获非法捕捞案件9起、抓获非法捕捞嫌疑人16人、查获渔获200余公斤,极大震慑了涉渔违法犯罪行为。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保护长江,既是历史责任,也是绿色发展的时代旋律。江苏移动聚焦长江,与公安、城管等部门问道良策,碰撞出共护长江的“5G智慧”,让长江治理执法跑出“加速度”。

目前,长江江苏段沿岸城市中,南京、苏州、泰州、常州、扬州等地相关执法监督部门陆续与江苏移动达成合作,深入研究精准定位航运、环保等相关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水域航业赋能提智。

(责编:王丹丹、张玉峰)